经历了转型升级诸多“阵痛”的中国钢铁行业,正逐步从产能调控转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约束,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实现优胜劣汰、优胜劣汰、平衡发展。 供需。 相关人士指出,我国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已进入关键时期。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粗钢产量5.36亿吨,同比增长1.3%。 同期,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1.9%。 其中,建筑业用钢比重下降,汽车、家电、风电、光伏用钢持续增长。 中国的钢材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谭成旭表示,面对转型升级的诸多“阵痛”和更加严峻的市场环境,中国钢铁企业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 推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新突破。
上半年,河钢全球首个120万吨氢冶金工程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鞍钢下线全国首批量低碳排放汽车用热成型钢,其生产过程可减碳50%以上。 国内首套转炉烟气防爆型中低温余热回收项目在建龙西钢试验成功,实现转炉工艺极致能效提升的技术革命。
上半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吨钢可比能耗同比下降1.33%,吨钢新水消耗同比下降3.01%, 废水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颗粒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4.17%、17.01%、14.85%。 我国钢铁行业吨钢可比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企业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我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稳步推进,环保水平持续提升。 截至6月底,共有87家钢铁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价监测,其中62家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涉及原油约3.14亿吨。 钢铁生产能力; 25家已完成部分工序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1.14亿吨。
“我国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2021年、2022年我国粗钢产量同比分别减少3000万吨、1800万吨左右,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那年。” 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霍富鹏表示,钢铁行业要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实施节能减碳重点工程,奠定钢铁行业发展的基础。 为绿色低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此,一方面,各级政府要严格“两高一低”项目准入管理; 坚决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 同时,钢铁企业应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优化绿色技术创新模式,为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霍富鹏提出,要落实好已经出台的能源消费双控优化政策,平稳有序向碳排放双控过渡。 根据“双碳”工作需要,研究进一步细化完善工作措施,为碳排放双控打下坚实基础。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不同阶段,企业应持续实施综合节约策略,不断提高能源效率。” 霍富鹏表示,在体制转型过程中,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不断调整优化政策措施,切实保障 工业供给保障。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伟表示,中国钢铁“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正在引领世界钢铁工业的绿色革命。 低碳技术的进步决定了未来世界钢铁行业的竞争格局。 下一步,中钢协将细化支持方案,形成涵盖资金支持、低碳共性技术研发、绿色转型退出的中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一揽子”方案 补偿、低碳排放钢材标准及推广使用。 ,为行业低碳转型提供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