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数据: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0.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6.98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高0.2个百分点。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
兰格点评:
4月份,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国内外市场需求总体偏弱及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同比降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8%,同比降幅比上月扩大2.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7%(详见图1)。对于国内制造企业来说,虽然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下降有利于国内制造企业的生产,但订单不足和盈利较弱的问题对企业的生产形成制约,从而影响制造企业用钢需求的释放。
从4月份金融数据来看,信贷和社融呈现了均呈现了“低迷”的态势,4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额同比略有多增,但环比暴减,成为今年的单月新低;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有所多增,环比也呈暴减态势(详见图2);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略有回升,而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延续下滑态势(详见图3)。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额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均呈现连续超出市场预期的局面,而4月份却也超出预期的大幅回落,贷款和社融端的“大起大落”态势较为明显。从贷款端来看,4月份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延续强劲态势,占到了总体增量超九成,表明政策引导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而居民的中长期贷款呈现减少态势,表明居民对于经济预期相对较弱,消费和投资热情明显不足。而从社融端来看,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万亿元,其中对于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431万亿元,同比多增729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呈现了同比少增,而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多增的态势,表明社融端贷款结构呈现动态调整的态势。
当前,国际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欧美维持预期加息节奏,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依然存在。今年以来,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财政货币政策聚力于扩大内需,围绕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力提效,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正在进一步加强;推动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多项政策效果开始显现,投资对工业制造业生产的带动作用将日益明显,5月5日国常会指出,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同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虽然4月份PMI指数较大幅度回落,但不改变经济持续回升的大趋势。但对钢材市场来说,制造行业用钢需求的减弱通过产业链反馈到了市场成交端,社会库存端,钢厂库存端和供给生产端。同时由于基建用钢需求的释放不足,以及房地产用钢需求的明显拖累,终端采购需求乏力日渐突出。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指出国内经济运行好转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结构性政策工具“有进有退”,信贷增长“合理平稳”,同时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因此,年内货币政策可能更加关注对于信贷结构的动态调整,同时也会更加注重对于薄弱领域的信贷支持。目前货币信贷的“低迷”将对钢需产生明显的短期效应,制造用钢需求将受制于企业订单不足和微弱效益的双重挤压,基建用钢需求将受制于专项债带动效果减弱和项目施工进度不佳的双重制约,房地产用钢需求也将受制于房地产项目有效施工不畅和新开工不足的双重拖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