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份钢铁流通业PMI总指数为48.0% ,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在收缩区间内再度走强。从分类指数看,构成钢铁流通业PMI的10 个分类指数9升1降,其中销售价格、总订单量、采购成本、到货速度、库存水平、融资环境、企业雇员、走势判断和采购意愿
9 项指数上升,仅有销售量1项下降。
1月份钢铁流通企业销售量指数为40.4%,较上月下降3.6个百分点,在收缩区间内再次下降;订单指数
45.2% ,较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呈现收缩区间内小幅回升态势。随着需求淡季效应的显现和春节假期的来临,市场进入休市状态,大部分工程项目施工用量明显减少,但重点项目施工进度将有一定保障。
1月份钢铁流通企业库存指数为54.8%,较上月上升8.6个百分点。从区域来看,六大区域全部处于上升态势,其中华东和中南地区库存指数大幅上升,分别较上月上升 13.9和11.9个百分点,而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库存指数分别较上月上升6.8
、 4.7、4.1和2.1个百分点。
从规模来看,年销量大于100万吨、在50-100万吨、在10-50万吨和在 10万吨以下的样本钢铁流通企业库存均呈现回升态势,表明国内钢材市场整体从“去库化”
转为 “累库期”,市场也处于传统的“冬储
” 阶段。
从先行指数来看,2023年1月份钢铁流通业采购意愿指数为50.2%,较上月上升 3.6个百分点,再次回到了扩张区间;走势判断指数为54.6%,较上月上升8.5个百分点,在扩张区间内快速突破回升,反映样本企业对后期市场依然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2023年开年以来,在宏观政策利好不断和成本不断走强的推动下,国内钢材市场呈现了高位震荡趋强的行情,但传统淡季需求的明显走弱也限制了钢价上涨的空间。
供给端:1月份,虽然国内钢材市场呈现了高位震荡趋强的行情,但钢价上涨空间的受限与成本快速上涨的压力,使得钢厂短期亏损压力加大,从而限制了钢厂产能释放的力度。从目前高炉开工率变化来看,钢铁企业生产释放力度呈现承压下降的态势。据兰格钢铁网调研数据显示,2023
年 1月份前三周全国百家中小钢企高炉开工率的均值为76.2%,较去年12
月份下降0.7 个百分点。从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旬产数据来看,由于传统淡季和春节假期以及钢厂亏损压力的影响,钢厂的产能释放也有所受限。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
1月上旬重点钢企生铁日均产量 176.0万吨,旬环比下降0.4%,同比上升
0.6%;粗钢日均产量 192.6万吨,旬环比上升0.5%,同比下降
2.1%;钢材日均产量 180.7万吨,旬环比下降8.7%,同比下降
4.2%。因此预计 2023年1月份国内钢铁产量将呈现低位开局,据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估算,
1月份全国粗钢日产将维持在 240万吨左右的水平,其中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粗钢日产将会维持在190万吨左右的水平。
需求端:2022年,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内经济受到疫情散发多发、极端高温天气等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反复冲击,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演化,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宏观政策不断加大调控力度,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宏观经济大盘总体稳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成效,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2023 年,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陷入滞胀风险上升,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但是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资源要素条件可支撑。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各项政策不断落实落细,生产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国内钢材市场来说,各种宏观政策不断的落地实施,对于钢市的信心和预期起到明显的提振积极作用。
2023年1月份钢铁行业景气度在收缩区间内呈现略有回升的态势。从宏观层面来看,由于宏观利好政策的不断释放,国内钢市已经形成了国内经济回暖的强预期,在强预期的引领下,国内钢市的信心不断增强。从需求端来看,相对高位的成本支撑也使得“ 冬储”的价格高于往年,贸易商对于冬储的意愿不足也限制了冬储需求的释放,这也迫使钢厂选择自储。从供给端来看,相对高位的成本、钢厂库存偏高的现实以及小幅亏损的压力是制约现阶段钢厂产能释放的主要因素,年初供给端将呈现低位开局的态势。
综合来看,国内钢材市场将依然面临全球经济衰退风险的不断加大、国内经济回暖的强预期、低位开局的供给、冬储不足的需求、相对高位的成本等多方因素影响。兰格钢铁研究中心预计,在强预期的引领下、低供给的支撑下、以及淡季需求不足的制约下,2023年2月份国内钢材市场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